福建省福清第一中学欢迎您!

当前位置:教学在线>教师发展>教研动态>化学教研组>浏览文章

提升信息技术,助力学科高效教学——化学组陈诚老师参加2020年福建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2.0工程分学科骨干培训班(培训者)
2020/10/27 15:31:09 来源: 不详
打印

提升信息技术,助力学科高效教学

——化学组陈诚老师参加2020年福建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2.0工程分学科骨干培训班(培训者)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带着金色的喜悦,唱着快乐的歌谣,传递着“收获与成长”的主旋律。10月23日—10月26日,在福建省教育学院的精心组织下,“2020年福建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2.0工程分学科骨干培训班(培训者)”在厦门市东南亚大酒店举行。参训的72名学员来自福建省各个地市,都是历届福建省教师技能大赛的获奖者。他们齐聚一堂,接受新理念、学习新技术,准备为2.0信息技术的区级、校级普及工作积蓄能量。

11.jpg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人エ智能等新技术,都对教师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次培训,省教育学院甄选各科骨干教师开展引领性培训,清晰聚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精准对标《信息化教学30项微能力点》开展指导和学习。

12.png

  4场专家讲座、1场微课制作的实操指导、2场分组讨论互动,形成学、研、培、用一体的多方协同参与活动方式。

13.jpg

本次培训,目标是打造区域教育领航的名师,引领区域教师信息化水平和运用能力的整体提升推动整体教育教学创新,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在两天的学习里,学员们认真倾听,积极互动,热情高涨。

16.jpg

【课堂的魔法师——张颖】

来自福鼎市实验小学教研室副主任的张颖老师将一场精彩绝伦的讲座《“2.0”背景下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微能力整合》带到了厦门。讲座里,结合多节全国新媒体新技术获奖课例,张老师为我们展现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融合之貌。精致的白板动画制作、富有创意的课堂应用,都给与会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张老师在课堂上的每一个动作都仿佛充满了魔法,将课堂变成了一个学生乐学、爱学的磁力场。

  在张颖老师的讲座分享中,老师们时常因为小学课堂的激趣环节、授课老师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惊叹不已。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之下,学生徜徉在花海之中,月光之下,繁星点点的河流之畔,有机会身临其境感受作者成文时的心情。在场老师感慨张颖老师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17.jpg

【让信息技术“活”起来——樊红岩】

30个微能力点怎么开发、怎么操作、怎么为课堂服务?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樊红岩老师对信息技术微能力做了详细的讲解,包含工程要求、测评指南、优秀案例、测评特点、项目安排等。那些原本似乎“不近人情”的冰冷技术,在樊老师的讲解下,化成了课堂里的一汪“活水”。

111.jpg

 樊老师的精彩讲座,激起了学员们对信息2.0融合教学的思维火花,如:技术的开发如何更好地满足教学一线的实际需求、信息技术怎样更好地帮助老师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等。

112.jpg

【信息技术为“学”服务——郑天宇】


信息技术应用究竟应该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哪个层面?几天培训中,学员们都在思考。来自福州屏东中学的教务处副主任郑天宇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答案,在他心里,信息资源、信息技术都应用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郑老师以校本开发推行的“336”混合式教学模式为例,让大家清楚看到以“学”为中心的信息技术推广新路径。

郑天宇老师讲座的互动环节里,老师们手动输入了自己对信息2.0中30个微能力点体现的教学主张的个人理解。

113.jpg

 作为数学教师,郑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很多授课实例,学员们了解了336混合式教学模式,感受课堂中学生自己发表见解,及时交流,通过信息技术的实时评测反馈功能了解学生释疑过程,让大家真切感受到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之下,信息技术能更好地服务于课堂。

114.jpg

尽管培训已经进入尾声,但来自福建省宁德市电化教育站的肖克成老师依然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分享。他站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探寻着引领者、培训者、学习者的身份定位与各项需求,为大家拓宽了信息技术教育视野。同时还结合积累了大量“实战”案例,让身为培训者的学员们更加明晰了自己的角色定位和信息化教学的应用。

115.jpg

 肖老师对全省信息化设备和应用现状做了详细介绍,让学员们明确了自己的神圣使命和艰巨任务。大家都跃跃欲试,希望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能对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进行更多的思考与尝试。

116.jpg

  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但每一位专家老师的倾情相授和案例分享,都让学员们在明确肩上的重任的同时满载而归。

【学习心得】
      通过这两天的培训学习,让我对信息技术的科学有效应用有了更加深刻和透彻的理解。“未来已来”,希望自己能在这个培训者的团队与平台中,借助各位专家和同伴的力量,切实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力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与有效融合。(肖丽萍)
      又来2.0现场充电了,这回有幸成为全省72人中的一员,可能要以“培训者”的身份参与今后的分学科培训活动,责任重大啊。两回的培训,让我深感,“一山更比一山高”,学无止境,对技术的追求,虽不能及,但心向往之……(朱智伟)
     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2.0工程培训帮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教学视野。教师能力是体现于日常教育教学任务或情境中的行为和综合素养,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能力,并将之融入到我们的工作中则是现在乃至将来我们所要重视的问题!(陈俊强)
      这是一场“头脑风暴”:新技术对学校教育强烈冲击,迫切需要教师立足系统思维,创设开放、交互、智能、精准、自由的教学环境,打造深度融合的课堂教学和评价体系。这还是一个“培育孵化基地”:作为骨干培训者不但自己要有学习新技术的勇气和钻研心态,更要基于《信息技术30个微能力点》深度研究。(陆佳音)
      新时代,信息技术融合教学已是大势所趋,然而如何深入融合是一个难点,它并不是单一的技术问题,而是学校、老师、学生、课程本身等方面的共同融合。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去思考如何将信息技术和课堂融合真正落地,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陈奕)
      人工智能教育是未来趋势,也许还很漫长,但总要有人第一个吃螃蟹,不管多难多复杂,我还是很乐于去尝试。当然,信息技术手段层出不穷,花样百出,我想身为教师还是要回归教育本初,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信息技术才能锦上添花。(林振文)
      通过信息技术2.0工程培训,一方面启发了自己的技术应用意识,另一方面拓宽了技术应用的视野。作为新时代教师,在面对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和呈现的教学困难中,我们应积极思考信息技术的辅助运用,借信息技术推进课堂深度教学的发生。( 郑晓万)
      全面实施信息技术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变革。作为身处这场变革的一线教师,有幸参加了这样一次培训——接受新的理念,学习新的信息技术。回到教学一线,我们应该带着培训所学关照教学实际去思考,学思结合,学以致用,方为根本。(杨惠玉)
      这次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使我在观念上得到了新的洗礼和更新。当今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在飞速发展,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教育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信息技术,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直通车,因此,需要更快速的掌握、升级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才能真正在教育改革中发挥关键作用。(陈尹)
      两天的信息技术2.0培训专家引领和同学的交流,让我从接到任务的惶恐和不安中慢慢的走出来,不仅对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有了更深更全的认识,也对下一步要参与培训实施有了初步的思考,期待后续能在实践中开启信息技术学科融合新方向,用创新的教与学方式促进深度学习。(刘明)
      提升工程2.0是对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教学能力的一次跨越式提升,30项微能力点含括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的方方面面。作为接下来的培训者,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人在当下,但未来已扑面而来!唯有努力奔跑,加快提升自我的步伐,方能成为引领者。(张菁)

  体会一:利用信息技术,而不是被信息技术利用!“如果把技术拿掉,你的课依然可以上,那就果断拿掉。”郑天宇老师现身说“法”,利用自己的一节送教课360度诠释“336”混合式教学模式,虽学科、学段皆不同,但是可借鉴、可学习、可思考的微能力清晰可见,引人共鸣。体会二:凡是有利于落地“目中有人”教学理念的事,就坚定不移做!现场UMU问卷结果显示,以学生为中心是信息技术2.0项目的核心目标之一。显然,打破传统教学迫在眉睫,如何优化多媒体教学环境、探索混合学习环境、向往智慧学习环境,让学生真正站在课堂的正中央,还需要我们克服畏难情绪、反复教学实践,坚定不移、迎难而上!(陈雅静)

希望未来,这个团队能携手提升信息技术素养,努力为福建教育的信息化工程的推进,贡献坚实力量!

 

(本文转自该培训班美篇报道,链接:https://www.meipian5.cn/380lxclr?share_depth=2&user_id=ohbsluCiPOcyqPEeXJMEcC9IqGN4&sharer_id=ojq1tt06d-rcuULc4KQxa8dr541o&first_share_to=&s_uid=36894048  二次审核:吴国海)



福建省福清第一中学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23758号-1 公安部备案号:35018102000272

校址:福建省福清市玉屏街道较场路57号  邮编:350300  电话:0591-85222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