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清第一中学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23758号-1 公安部备案号:35018102000272
校址:福建省福清市玉屏街道较场路57号 邮编:350300 电话:0591-85222581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
当秋风吹散最后一缕夏的燥热,当金菊在晨光中吐露芬芳,我们又迎来了农历九月初九 —— 重阳节。“天与秋光,探金英知近重阳”,这枚镌刻在时光里的节日,既有 “遥知兄弟登高处” 的牵挂,也有 “菊花须插满头归” 的洒脱,更在岁月流转中沉淀出愈发厚重的时代内涵。
追溯重阳渊源,“九” 为阳数之极,九月初九日月并阳,故而得名 “重阳”。古人在这一天登高插茱萸、赏菊饮酒,将对生命的敬畏与对生活的热爱融入习俗之中。王维一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让重阳的思乡情愫穿越千年依然动人;苏东坡 “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的豁达,更赋予节日坦然面对时光的智慧。这些诗词不仅记录着民俗风情,更藏着中国人对待生命与亲情的密码。
而今天的重阳节,早已超越了传统的节俗框架。1989 年,我国将重阳节定为 “老人节”,让 “敬老爱老” 从传统美德升华为社会共识。如果说古人的重阳是 “辞青” 迎冬的生命仪式,那么当下的重阳便是传递温暖的情感纽带 —— 它是子女陪父母登高赏秋的温馨时刻,是晚辈为祖辈捶背聊天的贴心陪伴,更是社会关爱老年群体的生动实践。
作为新时代青少年,我们该如何读懂重阳节的当下意义?其实答案就在举手投足间:对家里的长辈,少一些不耐烦的敷衍,多一些耐心的倾听,要知道他们的唠叨里藏着最深的牵挂;对社区的老人,主动道一声问候,帮一把忙,用微小的善意温暖岁月的痕迹;更要明白,敬老从来不是重阳节一天的仪式,而是融入日常的习惯。正如孟子所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尊重老人,就是尊重未来的自己。
同学们,重阳的诗词还在流传,敬老的美德更需传承。让我们以诗词为媒,读懂传统的温度;以行动为笔,书写新时代的重阳故事。愿每一位长辈都能被温柔以待,愿中华美德在我们手中代代相传!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
福建省福清第一中学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23758号-1 公安部备案号:35018102000272
校址:福建省福清市玉屏街道较场路57号 邮编:350300 电话:0591-85222581